清晨,寧波奉化區(qū)一家普通的勞保用品店內(nèi),72歲的何美蓉正伏在柜臺上整理助學資料。貨架上勞保用品整齊擺放,抽屜里珍藏著厚厚一疊匯款單和受助學生的感謝信。這家小店不僅是她下崗后的生計來源,更見證了一家三代人二十八年的愛心接力。日前,何美蓉家庭榮獲“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”稱號。
故事始于1971年12月18日的一場車禍。當時作為黑龍江農(nóng)場支邊代表的何美蓉在赴會途中遭遇事故,腿部受傷失血昏迷。醒來后得知是陌生人獻血相救,從此立下回報社會的誓言。
后來,何美蓉和丈夫經(jīng)營勞保店維持生計,卻始終堅守承諾。這些年來,她累計捐款30多萬元,結(jié)對幫扶困難學生2500多人,幫助困難群眾9500多名,募集善款290余萬元,獲得“中國好人”等81項榮譽。
2010年,何美蓉在網(wǎng)上看到奉化莼湖鎮(zhèn)青年陳風(化名)的求助帖。5歲時因手術(shù)失敗導致癱瘓的陳風,在何美蓉幫助下獲得3萬元醫(yī)療費,成功治愈頑疾。2014年陳風突發(fā)肺出血,又是何美蓉籌集4.5萬元救命錢。如今28歲的陳風生活已步入正軌,他感激地說:“沒有何阿姨,就沒有我們的今天?!惫聝盒『剑ɑ?歲起就得到何美蓉的關(guān)懷,考上大學后,何美蓉不僅為他購置電腦,還籌集了萬余元學費。
這份愛心在家中得到傳承。女兒夏丹自2008年起參與母親組織的3200余場志愿活動,軍人女婿也常穿“紅馬甲”參與服務。24歲的外孫女陳夏蝶從小跟隨長輩做志愿服務,從奉化“十大小孝星”成長為寧波市優(yōu)秀志愿者。
與此同時,以何美蓉名字命名的“道德模范工作室”現(xiàn)已發(fā)展志愿者300余人,年均開展活動百余場,服務群眾19000余人次,助力80余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,為重病患者籌款40余萬元。
榮獲“全國文明家庭”稱號三天后,何美蓉就帶領工作室志愿者走進育才學校,為民工子弟送去慰問物資和普法課。看著越來越多的家人和志愿者加入愛心隊伍,何美蓉欣慰地說:“這是一種傳承。”
那間小小的勞保店,如同不滅的愛心燈塔,溫暖著越來越多的人。